欢迎来到时讯视界

时讯视界

《梅州日报》创文特刊今日热点:道路换新装、城乡“刷新”颜值,百姓喜笑颜开

时间:2024-11-05 05:51:13 出处:百科阅读(143)

梅江区江南街道:

道路换新装 社区变美了

背街小巷,是梅州城区道路的“毛细血管”,道路虽然又“背”又“小”,日报热点AG超玩会入口却联系着千家万户,创文和人民群众的特刊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今日梅州城区的道路背街小巷随着城市发展实现了“华丽转身”。作为全市创文主战场之一,换新梅江区江南街道强化党建引领、装城值百勇于攻坚破难,乡颜姓喜笑颜解决民生实事,刷新集中力量改造了19条、梅州共8000多平方米背街小巷,日报热点一条条坑洼不平、创文困扰群众出行的特刊“烦心路”换上了“新装”,变成了“连心路”、“顺心路”。

● 本报记者 江婵 通讯员 郭志科

党群连心齐努力 背街小巷大变样

“白马一巷以前这里到处是烂土堆,还不是‘名副其实’的路,我们回家都要踩烂泥,现在这才是真正的路。”站在水泥铺设的白马一巷路面上,附近居住的老党员叶伟球,向记者展示了他于2019年初拍摄留存的白马一巷旧貌照片。他说,以前该地坡度陡峭,没有照明设施,一些路面还被居民占道种菜,群众出行存在安全隐患。后来白马社区党委带着干部,走家串户了解民意,发动党员一起参与做好群众工作,党群连心,还路于民。今年5月,AG超玩会入口施工队进场平整和铺设道路,新设了路灯、绿化、垃圾分类点等设施,改善了他居住了50多年的小区环境。

白马社区铺设柏油路、打造文化墙,社区人文环境明显提升。(钟小丰 摄)

“结合创文工作,社区党委从解决民生实事着手,向市住建局、梅江区交通运输局等部门争取80万元资金,支持社区背街小巷建设,还发动党员干部带头捐款,捐款数额达6000多元。”白马社区党委书记卢润南说。不远处的白马三巷、四巷,连接了作新小学,以及众多午托机构和居民楼,是不少学生上下学和居民进出的必经之路。面对长期以来坑洼道路和破旧围墙,白马社区结合创文点位要求,铺设了柏油路,并将巷道两边的老旧墙体打造成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客家传统文化等内容的文化墙,获得学生家长和附近居民的点赞。

社区志愿者参与 共建美丽新家园

坑洼小巷变身柏油路、公共停车位上车辆整齐划一、昔日“私家菜地”变身美丽花带……位于梅新路的新沙一巷、二巷,周边多为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单位宿舍和自建房,居住着400多户1000多位居民,属于无人管理生活小区。今年以来,梅南社区党委以创文为契机,争取各级资金支持50多万元,对两条背街小巷进行升级改造,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在梅南社区党委带领下,新成立的新沙二巷网格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成立了以党员干部、社工、社区群众等群体组成的“文明劝导队”,纠正居民车辆乱停乱放、垃圾乱丢乱放等不文明行为,加快推进小巷柏油铺设工程,对老旧小区实行常态化管理。

“背街小巷的治理,离不开丘阿姨等社区志愿者的努力。”江南街道社工站副站长张淑春“透露”,丘利珍不仅是居民,也是社区“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骨干之一,老人不仅热心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还在周末带着孙辈一起捡拾垃圾、清扫路面,从小培养孩子爱护环境的意识。他们穿着志愿者马甲参与志愿服务,成了社区共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新沙二巷的巷尾,梅南社区党委书记廖丹指着小巷旁边一处干净平整空地告诉记者,新沙二巷的老年人居民约占七成。这里以前是居民自行搭建的简易小木棚,平时很多老人聚集在此纳凉聊天,由于存在安全隐患和影响市容,社区已在创文期间,联合创文“双到”单位党员干部将其拆除。“考虑到居民需求,我们计划近期在这里重新开辟一个新的公共空间,增设石桌石凳,供大家休闲娱乐和纳凉。”廖丹说,背街小巷改造是民之所盼,为此,改造也应从细节体现人性化设计。



梅县区程江镇:

城乡“刷新”颜值 百姓喜笑颜开

● 本报记者 吴丽伶

梅县区程江镇统筹 “面子”与“里子”关系,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由表及里重塑文明“新气质”,让创文成果真正惠及百姓。

支部进小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走进大新城社区豪生苑小区,记者看到大门旁边悬挂的金色党徽和党徽下“支部进小区 服务暖人心”几个红色大字熠熠生辉。“我们小区目前有登记党员49人,成立了党支部后,大家都踊跃参与小区治理,还成立志愿服务队通过入户走访、发放宣传资料、文明劝导等方式向居民宣传创文知识。”豪生苑小区党支部书记张海然说。在程江镇,还有很多像豪生苑这样小区内成立党支部的小区。近年来,程江镇党委积极探索,让小区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逐步形成“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群众志愿者”的“3+N”小区治理和服务体系的程江模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截至目前,程江镇共组建小区党支部20个。“各小区党支部成立以来,党员发挥带头作用,帮助群众解决‘烦心事’50多件,小区内的环境卫生也得到了极大改善。”程江镇党委委员刘仕梅说道。

升级改造背街小巷提升城乡环境“颜值”

“以前的西山巷,到处坑坑洼洼,悬在半空的线就像‘蜘蛛网’一样,如今铺了柏油路,‘蜘蛛网’也不见了,村容村貌变漂亮了。”提及西山巷的改造提升,西山村村民吴小芬说道。据悉,西山村共投入200多万元改造西山巷道路和“四线”整改。

西山巷的改造是程江镇践行“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理念、不断改善民生的一个缩影。“近两年来,我们以创文为契机,投入820万元对39条背街小巷进行改造升级,投入17万元安装、修复路灯120盏,投入46万元对车上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投入资金70多万元新增1000多个停车位,制作了500块便民广告栏,在梅瑶路规划了临时摆卖点,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程江镇镇长李建新介绍道。



兴宁市善小助学协会诚信致力公益

1500多名困难学子受到资助

● 本报记者 王丽莉

志愿服务是默默坚守的诚信。成立于2013年的兴宁市善小助学协会,秉承着“善心 善德 善行”的宗旨,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助学、助医、应急赈灾等公益志愿服务,用一次次志愿服务默默践行着初心。至今该协会已资助了梅州市1500多名困难学子,累计投入助学款700多万元,为在读患重病的18名学生,筹集善款300多万元,帮忙寻回了走失人员500多名等。

多年来坚守公益路

小群体带动大群体

走进兴宁市善小助学协会办公楼,让记者记忆尤深的是一面面锦旗。锦旗的赠送日期介于2013年至2020年之间,赠予对象从该协会会长刘选仁个人到兴宁市善小助学协会,致谢内容从感恩助学善举,到感谢危急时刻雪中送炭……一面面锦旗直观地描画着这些年该协会的爱心足迹。勿以善小而不为,办公楼内悬挂着的“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字画彰显着兴宁市善小助学协会这些年坚守公益道路的执着。2013年10月28日,兴宁市善小助学协会正式成立,它是一个以助学为主,助医为辅,兼顾应急赈灾的公益慈善组织。“当时希望通过小群体带动大群体,形成互助、向善、向上的社会氛围。”兴宁市善小助学协会会长刘选仁告诉记者,起初该协会仅有会员十几个人,如今已有会员1400多人,荣誉理事单位200多个,每年该协会至少举办公益活动260场。

发起捐款倡议,向支援湖北的梅州医疗队员送上爱心款,为学校捐献防疫物资,关爱留守和困境儿童,为贫困学子献爱心……一场场公益活动背后,是社会热心人无私的奉献,凝聚着兴宁市善小助学协会志愿者们的汗水和爱心。这里有的志愿者专门休干休假参与公益活动,只为献上自己的一份力;众多志愿者不畏酷暑严寒,始终怀揣着满心热忱走在公益道路上;还有一些志愿者曾是被该协会帮扶的对象,如今接力爱心传递等。

志愿服务落到实处

注重团队诚信建设

打开“善小助学”微信公众号,记者发现里面有该协会的座机电话,让人出乎意料的是该联系电话竟然是24小时“服务热线”。原来,刘选仁将自己的手机与其捆绑,只要有人拨通该座机号码,刘选仁的手机也能及时接收到。“这样一来,只要有群众寻求我们帮助,且属于我们志愿服务及能力范围内的,我们就能马上提供帮助。”刘选仁回忆道,有一天深夜时分,曾有家长因家里孩子留下字条离家出走而急切地致电寻求帮助。于是该协会的志愿者们纷纷出动寻找,最终将人找回。自成立至今,该协会已帮忙寻回了走失人员500多名。

兴宁市善小助学协会用一次次志愿服务默默践行着成立之初的理念,感染着他人。“做好每一场公益活动,将志愿服务落到实处,同时注重团队的诚信建设,这样协会才能有公信力,从而才能有凝聚力、号召力、感染力。”刘选仁表示,截至目前,该协会已资助了梅州市1500多名困难学子,累计投入助学款700多万元,为在读患重病的18名学生,筹集善款300多万元,帮助6户困难学子家庭建造了6座房屋。



市交警部门创新酒驾治理模式

联合滴滴代驾建零酒驾街区

掌上梅州讯 (记者张爱飞 通讯员李荣秋)日前,梅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大队联合滴滴代驾,在辖区内开展“生命无价,拒绝酒驾,共建零酒驾街区”主题宣传活动,创新酒驾治理模式,加大反酒驾公益宣传力度,全力营造全社会拒绝酒后驾驶、共建共享文明交通的良好风尚。

记者从交警部门获悉,为保障乘客出行安全,8月24日下午,在梅城剑英体育馆广场,近200名滴滴代驾人员共同签订《服务安全尽责承诺书》,他们与梅州交警共同创建“零酒驾”活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联合“滴滴代驾”公司在各执勤点,广泛宣传引导公众拒绝酒驾醉驾违法行为,推广宣传最新交通法律法规,坚决做到“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同时倡导酒后代驾服务,传递“酒后不开车,安全回家用代驾”的安全意识。

在执法现场,执勤民警与滴滴代驾工作人员共同向驾驶员派发关于拒绝酒驾的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单,向驾驶员讲解关于酒后驾驶的危害,提醒市民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上路。交警呼吁,希望能有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共建零酒驾示范单位中来,从源头上减少酒驾的发生,以点带面,引领全社会共同抵制酒驾行为。



妻子撑起“小家” 丈夫守护“大家”

——记第三届梅州市文明家庭张丽家庭

丈夫李文猛是武警广东总队组织处干事,曾获“优秀基层干部”“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荣立三等功2次;妻子张丽是梅州市梅江区金山街道办事处干部,是大家眼中的“好军嫂”,曾获得“广东最美军嫂”称号。平日里,丈夫离家在外,扎根军营,守护“大家”,张丽则和儿女、公婆同住,独自承担起抚育子女、孝顺父母的责任,一家人相互支持,相互体谅,其乐融融。不久前,这个家庭被评选为第三届梅州市“文明家庭”。

作为一名军嫂,张丽尽心尽力地守护“小家”,为丈夫撑起了一个稳定、和谐的“大后方”。结婚后,公公曾三次因脑梗入院,张丽第一时间向单位请假,和夫家姐妹一同全心照料老人,从老人入院、手术直至康复,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他在外工作辛苦,作为妻子,我能做的是把家庭照顾好,让他安心。对于公公婆婆,我也非常感恩,他们把我当成女儿疼爱,每次我下班回家,都会问我想吃什么,他们来做。”张丽说。 2012年、2017年,随着两个孩子相继出生,尽管不太适应城市生活,张丽的公婆还是从家乡五华搬到梅城和张丽同住,帮忙照料孩子、分担家务,让张丽和孩子们回家后就能吃上热饭热菜……体谅和包容在这个平凡的家庭中流淌、传承。

文明的家庭的“文明之风”体现在家庭成员的互助中,也体现为社会正能量。2015年4月,省道S225线兴宁市新圩段发生一起车祸,一小孩被汽车撞伤,驾车经过的张丽,将受伤的小孩和他的家属第一时间送往附近的卫生院,在确认小男孩脱离危险后,张丽才离开医院;在今年的创文活动中,张丽和大女儿一起参加志愿服务,走上街头捡垃圾、摆单车,为文明城市建设出力。(丘佳溢)

编辑:张晓珊


分享到: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和图片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友情链接: